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最新科普文摘 > 考古新發現—小型鹿「獐」曾活躍於臺灣
    
考古新發現—小型鹿「獐」曾活躍於臺灣
現生的獐標本,雄性,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展示(影像來源:維基百科網站
現生的獐標本,雄性,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展示(影像來源:維基百科網站

文.圖/陳彥君、 劉克竑、屈慧麗

科博館考古團隊在中部鐵器時代4個考古遺址發現鹿科新紀錄種獐(Chinese Water Deer)的遺留,主要辨認特點在於鐮刀狀上犬齒。本項發現證實於臺灣各地方志當中經常出現的物產名稱「獐」確有其物。獐是無角但上犬齒極發達,繁殖力強且善游泳的奇特鹿科動物。它偏好水草豐美之氾濫平原與海岸溼地,是很好的棲地環境指標。根據出土遺址的最近年代,可確定至少在400年前的臺中地區從盆地平地到沿海地帶,獐曾普遍分布。然該物種今在臺灣已完全滅絕,並不存在於現生物種名單當中。參考方志的記載,獐曾出現於西部各地,以及宜蘭,最晚近的描述出現於19世紀後期的恆春縣志。考慮物種從滅絕到除名所需時間可達百年,推論臺灣的獐最遲在19世紀初期便告完全滅絕。

關鍵詞:獐、新紀錄種、考古遺址、鐵器時代、臺灣

(館訊第355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