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最新科普文摘 > 臺灣地震大數據(一):回顧2015年
    
臺灣地震大數據(一):回顧2015年
2015臺灣各規模地震釋放能量比例
2015臺灣各規模地震釋放能量比例

文.圖/王哲夫

如果要找個詞彙來形容「地震之於臺灣」,或許可用「家常便飯」。我們一生碰到「地震」的次數,可能比遠房親友都還要多,地震「先上下、後左右」的現象,連小學生都能說上一兩句,即使如此,地震是地下發生的事情,終究像個謎。地震的脈絡,從地質學家蘇強(John Suppe)的「板塊推土機模式」,到某藝人「雨後地質鬆軟造成地震」一語,就像霧裡看花,有時需要一些想像。回過頭來,有多少人知道當今臺灣地震測站之密集,堪稱世界第一?這些測站除了讓我們在每次發生地震時很快掌握消息,其實數十年來也累積了數以百萬計的數據,記綠著確確實實發生的事情。在今年度的館訊中,我便打算以臺灣地震大數據為題,分期從數據中看臺灣地震的過去。本期首先帶領讀者溫習2015年,看看這個無軒然大波的一年,從921地震前後不同的觀點,透露著什麼樣的訊息。

關鍵詞:地震、能量釋放、原子彈、921地震

(館訊第340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