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最新科普文摘 > 從知高遺址與鹿港第一公墓初探鐵器時代晚期中部地區的開發
    
從知高遺址與鹿港第一公墓初探鐵器時代晚期中部地區的開發
西螺社熟番(清謝遂職貢圖)
西螺社熟番(清謝遂職貢圖)

文.圖/屈慧麗

臺中盆地從5,000年前到數百年前,歷經大坌坑、牛罵頭、營埔、番仔園文化。番仔園文化分布範圍包括臺中大肚臺地西側緩坡、臺中盆地,往南延伸至八卦臺地,北至苗栗縣南部海岸丘陵。番仔園文化分為早期的番仔園類型和晚期的鹿寮類型,代表遺址包括臺中市大甲區番仔園、外埔區麻頭路、清水區清水中社、沙鹿區鹿寮遺址、南勢坑遺址、龍井區山腳、龍泉村、臺中市南屯區山仔腳遺址、西屯區惠來遺址上層等,年代距今約1,600至400年之前。臺中南屯知高遺址的年代與大肚臺地的南勢坑遺址相當,屬於鐵器時代晚期。知高遺址出現灰坑、火塘等現象。惠來遺址、頭家厝遺址、麻糍埔遺址是分別位居臺中平原南及北側的大聚落各區,出現的番仔園文化相及遺物不盡相同,顯示當時居住各區族群間的互動關係與小環境的多樣性。特別是進入了鐵器時代之後,番仔園時期的燒陶技術進步、貿易網絡更發達也證實從1,600年前一直持續到數百年前的中部區域,史前居民之開發史扮演重要的角色。鹿港第一公墓鄰近可能為馬芝遴社的菜園角遺址,日前弘光大學考古監看團隊亦發現番仔園文化晚期陶片,近年更多考古挖掘資料正逐漸披露,未來得以對大肚臺地、臺中盆地及八卦臺地番仔園文化進行更詳細的比較研究,得以透過考古學發掘的成果,進一步探討臺灣不同族群接觸的歷史與過程。

關鍵詞:知高遺址、鹿港第一公墓、番仔園文化、馬芝遴社

(館訊第382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