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考古與人類 > 考古 > 大甲溪畔的舊社遺址
    
大甲溪畔的舊社遺址


番社采風圖第九圖-織布

文.圖/屈慧麗、許國宣、張綵驊、王維安

2018年花卉博覽會將在后里舉辦,臺中市政府為迎接花博,新闢國道四號神岡交流道跨越大甲溪月眉西側南向聯絡道路工程,由於該段部分行經后里舊社遺址,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必先進行遺址調查,因此委託科博館進行試掘評估。

舊社遺址於民國38年由劉斌雄先生發現,民國43年宋文薰與張光直先生於遺址發現打製斧鋤型器及打製石刀,之後民國84年「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民國95年「臺中縣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民國100至102年臺中市遺址監管及管理維護計畫,均曾在遺址進行過地表調查,在範圍內收集橙紅及灰黑夾砂陶片及打製石器,然本調查為第一次在遺址進行正式的探坑發掘。

由歷年學者發現之遺物推測舊社遺址之先民為生活於距今2000多年前之營埔文化,而此處營埔文化的先民是否可能為巴宰族岸裡社的祖先則不得而知,仍需更多考古調查及發掘證據。

關鍵詞:舊社遺址、試掘評估、營埔文化、巴宰族岸裡社

(館訊第322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