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考古與人類 > 考古 > 麻糍埔的前世今生
    
麻糍埔的前世今生


農夫鋪的田隔土層像麻?,防灌溉水下滲太快。

文/屈慧麗.圖/張綵驊

臺中盆地自古以來氣候宜人,加上河流沖積帶來肥沃的土壤,使此地適宜耕種及定居,因此留下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考古文化遺留。2012至2013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考古團隊接受臺中市地政局委託,於十三期重劃區一至四標進行449個探坑試掘及142個鑽孔,發掘的目的是確認麻?埔遺址文化層分布範圍及根據出土遺物類型、碳十四年代進行文化內涵重建。麻?埔遺址已於2013年1月18日公告指定為臺中市第6處市定遺址,南屯居民體認到文化生態整合之重要性,亦期待遺址能永續經營。其實這種思考方式與態度正可說明先民之初所具有的前瞻性,以致表現出文化城雍容、活潑、平衡卻先進的氣質與能耐。未來文化生態專區或遺址公園如何規劃,其效果仍有待後續評估,然而遺址能與社區居民結合,的確在環境教育發展歷程上掀出新的一頁。

關鍵詞:麻?埔遺址、碳十四年代、遺址公園、永續經營、環境教育

(館訊第317)........................................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