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考古與人類 > 考古 > 走過從前-記東海大學發現的幾件石器
    
走過從前-記東海大學發現的幾件石器


校園地表採集的斧鋤型器

文.圖/屈慧麗、紀科安、劉曉嵐

位於臺中市大肚山上的東海大學,佔地逾133公頃,校園所在的大肚臺地地理位置介於大甲溪和大肚溪之間,臺中盆地西側由於受到大甲、彰化等斷層活動影響,致使斷層上盤產生背斜構造。大肚臺地上層為紅土堆積層,由紅土層、礫石層構成,並包含少部分砂岩夾於其中。下層則為頭嵙山層,主要為礫岩構成,夾以少數砂岩、頁岩構成。

於東海大學校園內採集得石器標本共計16件,包括斧鋤型器2件、砍砸器2件、石片器7件、片狀石材5件。石器的材質皆為石英砂岩,普遍特色為粗製打剝,主要為石片器及片狀石材,佔總量的75%,其次為斧鋤型器及砍砸器,僅佔25%。

東海大學校園內所取得的石器屬於地表採集,並非由遺址正式發掘出土,某方面而言,遺物已不易找尋出時間與空間的明確脈絡關係。然而考古學者們如同偵探般,總希望能藉由推敲手上的標本線索,企圖還原當時環境的一切。校園內的石器製法以打剝為主,使用上以切割及砍砸功能用途居多,推測可能製作年代偏早,技術上尚未成熟完善,抑或僅是採集、狩獵行經溪流所製作的臨時工具,打製使用後隨即扔棄。目前由於缺乏遺物出土層位的判別與碳十四的定年佐證,僅能證明史前的大肚山上確實有人類在此活動,尚無法更進一步詳實追探。或許他日,校園內會有更多的線索與證據發現,幫助我們復原對史前大肚山的認識,一同找尋出中部史前史的關鍵拼圖。

關鍵字:地表採集、考古遺物、脈絡關係、石器

(館訊第285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