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考古與人類 > 考古 > 搶救牛埔遺址
    
搶救牛埔遺址
大坌坑文化帶劃紋陶罐口部
大坌坑文化帶劃紋陶罐口部

文/劉克竑.圖/劉克竑、洪夙慶

牛埔遺址是彰化縣境內面積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史前遺址,位於八卦丘陵的東北角,屬於彰化縣彰化市牛埔里。2008年12月,我接到業餘考古家張朝欣先生通知:「有人正在牛埔遺址進行工程開挖,遺址遭受大規模破壞。」到了遺址現場,才發現破壞的情況,遠比想像中還要嚴重。開挖的面積達好幾公頃,不計其數的陶器破片和石器暴露在地面上。就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儘可能撿拾暴露在地表上的考古遺物。我們在本館內依照標準流程,進行清洗、晾乾、分類、編號、測量、登錄等處理步驟,最後計算結果,共獲得400多件石器,以及大約5000塊陶器破片。陶器大致可以分為大坌坑文化、牛罵頭文化、營埔文化、番仔園文化4大類。石器包括磨製或打製的石鋤、石片器、巴圖形石器、石刀、石錛、兩縊型網墜等。或許有人認為,我們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只用了很少的經費與人力,就獲得這麼豐碩的成果,真是太幸運了。其實,遺址一旦遭到擾亂,就已經蒙受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遺物縱然沒有破損,也失去了它的「脈絡關係」,喪失了大部分的科學價值。我們無法利用搶救出來的遺物,了解關於牛埔遺址史前居民的問題。所以這不只是一個遺址消失的問題,而是對於彰化縣,甚至臺灣中部地區的歷史,留下了一段巨大的、無法彌補的空白。

關鍵詞:彰化縣史前遺址、牛埔遺址、大坌坑文化、牛罵頭文化、營埔文化、番仔園文化

(館訊第256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