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考古與人類 > 考古 > 臺灣中部地區史前聚落分布模式與古生態環境初探
    
臺灣中部地區史前聚落分布模式與古生態環境初探
台中縣清水遺址出土俯身葬
台中縣清水遺址出土俯身葬

文˙圖╱何傳坤

臺灣中部地區主要分為大甲平原、嘉南平原、大肚及八卦山臺地、苗栗丘陵及集集竹崎丘陵、臺中盆地以及濁水溪沖積扇。研究臺灣史前文化的學者為了分析的方便,將西海岸的考古文化分為北、中、南3個部分,其中的中部地區,包括苗栗縣、臺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

臺灣的考古歷史源起於西元1896年,日本學者栗野傳之烝在臺北芝山巖發現遺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大約在1900年前後,日人鳥居龍藏及森丑之助首先進入中部山地做考古學及民族學的調查。經過了中部考古研究戰後時期、濁大計畫時期、臺中縣志時期、遺址普查時期以及中縣調查時期,至今已發現了數百處史前文化遺址(劉益昌,1999)。本文試圖根據這批珍貴的史前遺物、遺跡以及自然史資料及本地區利用熱釋光及碳十四新測出的不同年代的史前文化(何傳坤、劉克竑,2002)、來討論聚落分布模式和古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

關鍵詞:牛罵頭文化、營埔文化、番仔園文化

(館訊第258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