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動物特輯 > 生肖動物 > 猴年話猴—猴的群聚與社會性行為
    
猴年話猴—猴的群聚與社會性行為
動物園裡群居的台灣獼猴。
動物園裡群居的台灣獼猴。

文.圖/張鈞翔

動物行為學主要是探討動物在自然狀況下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藉由動物行為的研究,我們可以瞭解動物在自然環境中的適應與反應方式,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例如動物的溝通行為、攻擊行為、求偶生殖行為、領域行為等,這些行為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整體族群的生存利益,並將其基因成功地傳遞到下一代。

包括猿、猴與狒狒在內的靈長目哺乳動物具有高度的智慧,對於牠們行為之研究一直是生物學上的熱門話題。猴子是屬於群聚而且高度社會性的動物,有家庭組織與親代照顧的行為,在家族中個體的互動頻繁,彼此互通聲氣以防禦外敵,甚至還會互相學習模仿。

猴群通常由一隻雄性猴王所領導,這隻猴王會是家族中最強壯的一隻,維護整個家族的安全,也掌握交配的優先權,並享有一夫多妻的特權。猴王的產生與階層高低的劃分,就是經由激烈的打鬥而產生,一旦猴王年老力衰,會在新的一輪爭鬥中落敗後,被逐出家族而流落異地,或受盡欺凌而傷亡。

在猴子的打鬥之中,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壯碩的身軀與發達銳利的牙齒,一般都是年輕壯碩、驍勇善戰的勝利者爭得猴王。動物之間的打鬥行為經常藉由所謂儀式化的過程所取代,包括體型大小、力量強度、聲音威嚇、展現出長牙利爪等致命武器,通常在這個過程中,動物就已經分出高下,除非無分軒輊,才會進行真正的打架。

牙齒的主要功能為咀嚼食物,雖然靈長目動物大都為雜食性,並不需要像獅子、老虎等食肉類動物擁有發達銳利的犬齒來撕裂啖咬獵物,但是許多靈長目動物,特別是雄性個體仍都具有發達的犬齒。對猩猩、猴子及狒狒而言,發達的犬齒並非只是捕食的工具,而是在群體中爭奪地位的主要配備,也是奪取交配權力、贏得雌性青睞的主要利器。

(館訊第203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