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狗年考「狗」
舊香蘭遺址出土狗造型陶器把手(引自李坤修2005)。
舊香蘭遺址出土狗造型陶器把手(引自李坤修2005)。

文/何傳坤

對於南島語族的原鄉,外國考古學家貝爾伍德(Bellwood)及語言學家白樂思(Blust)提出「特快車模型」(Express Train Model),認為台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貝、白兩位學者的說法若能證實,那麼在台灣史前文化遺址中能否找到原南島最早的狗?本文根據近十年來台灣地區的考古發現,按年代早晚於狗年談史前文化遺址出土的狗。

屬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台南科學園區南關里及南關里東遺址,具有目前台灣地區已知發現最早的犬類遺骨,有些犬骨出土完整,推測可能為當時先民所圈養,但也有發現不少零散不全的狗骨,推測當時有吃狗肉的習俗。

芝山岩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中期,所挖掘到的狗下顎骨多集中在同一文化層,推測這些狗骨可能是史前芝山岩人的食物或是祭祀用的。另外,在比芝山岩年代稍晚的芝山岩遺址的貝塚中,也出現了不少破碎的狗骨,部分有燒烤的痕跡,因而推測史前圓山人除了食用梅花鹿、水鹿、山羌及豬之外,狗也應該是當時主要的食物。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屬大湖文化的台南烏頭山遺址發現一件似犬或熊的陶偶。屏東墾丁遺址也有發現大量破碎的狗骨,推測當時先民有吃狗肉的習慣。在台東的卑南遺址則發現狗的陶偶。

在鐵器時代,北中南三大區域的文化遺址都有狗骨及狗的相關文物,最近在台東的舊香蘭遺址中發現兩具完整的犬骨架,同時在「龜山式」動物陶器中,也有狗的造型,而完整的狗骨架及石板棺內的人骨應與祭儀有關。

自史前時代先民心目中的祭儀狗、肉食狗、以及平埔族時期的綿毛狗及日據時期的土狗,演變成近期的寵物狗及流浪狗,也反映出台灣地區狗的演化滄桑史。

(館訊第219期)............................................... 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