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植物特輯 > 維管束植物 > 大坑的植物寶藏
    
大坑的植物寶藏


臺灣馬醉木的花呈壺型下垂

文/王秋美、王俊閔.圖/王秋美

大坑地區位於臺中市北屯區與新社區交界處,主稜脈即為區交界,為臺中盆地中段東側的低山丘陵系統。「大坑」這個地名的由來,是因為早期住在這裡的居民,主要是聚集在一個寬度長達350公尺的寬闊坑谷之中,因而得名。因其地勢陡峭,天然植群大多未遭人為破壞,在臺中縣與臺中市未合併之前有臺中的後花園之稱,是民眾假日休閒、遊憩、森林浴的好去處。本區的地質土壤為頭嵙山層,該岩層主要露出地區在地形上常發育成鋸齒狀的山峰和較高之臺地。本地區之土壤為礫岩、砂岩和頁岩互層,經長期風化和侵蝕作用形成之礫石壤質沙土或砂質壤土。由於地形陡峭且極易崩塌,於降雨時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故其土壤層很淺,除少數緩坡外,幾無腐質層之堆積,由此可知植物在此生長誠屬不易。本區屬於低地常綠闊葉林,在臺灣低海拔地區植物生態已被破壞之際,本地殘存的天然植物彌足珍貴,且在植物地理的研究上有相當存在的價值。在此我們特別介紹數種當地特殊或有代表性的植物如岩生秋海棠、臺灣五葉松、臺灣馬醉木、臺灣野梨等,在您登山或騎腳踏車或開車路過時可以細心觀察,並避免踩踏及採摘它們,讓它們在此更茁壯生長,也讓我們的後代子孫一樣可以看到它們的丰采。

關鍵字:大坑、植物、頭嵙山、臺中市

(館訊第286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