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植物特輯 > 維管束植物 > 「福爾摩沙自然史探索―植物篇」特展導讀
    
「福爾摩沙自然史探索―植物篇」特展導讀
原本碩大族群的武威山烏皮茶,到2003年僅剩下兩株老樹孤零零地站在山脊上。
原本碩大族群的武威山烏皮茶,到2003年僅剩下兩株老樹孤零零地站在山脊上。

文.圖/楊宗愈

遠在南歐的葡萄牙人為什麼會乘船到亞洲來?又這麼「湊巧」地經過臺灣海峽,因其鬱鬱蔥蔥的森林而驚嘆:「福爾摩沙」!明神宗萬曆31年(1603年)陳第就已經記錄當時臺灣西拉雅族的各種生活習慣、文化諸事;之後荷蘭人、鄭成功及其後的清康熙對臺灣的記錄主要都在經濟作物上;清乾隆時才有第一本「實物繪圖」的書籍!臺灣植物標本首次正式被採集、記錄是在1854年。這期間西方人主要在臺灣平地採集,偶而才有機會上山地。在19世紀結束前,英國人亨利氏首先在屏東萬金庄附近採到「武威山茶」,他更在1896年發表了這段期間在臺灣採集到的維管束植物1,428種。目前知道上述植物標本幾乎散佚在歐洲各大植物標本館裡。日本領臺後(1895年)才真正對臺灣植物資源進行普查及採集,在這50年間發表的新種及條列名錄的維管束植物共約3,265〜3,841種,武威山茶就是在這段期間被命名(1931年),之後就沒有人再看過這種植物。臺灣光復後(1945年),國人與國際植物學家合作編寫兩版的「臺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第一版編輯將近10年(1969〜1979年),第二版花了將近20年(1984〜2003年)的時間完成!到底什麼是「植物誌」?「植物誌」有什麼重要性?武威山茶又再出現了!武威山茶在臺灣植物誌第二版完成後終於戲劇性地出現,這個出現又代表什麼意義呢?請讓我們一同進入時光隧道,細細品嚐臺灣植物自然史的各種酸甜苦辣!

關鍵詞:自然史、武威山茶、植物誌、福爾摩沙、臺灣

(館訊第267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