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地質特輯 > 地形地貌 > 和平島公園地質地形自然景觀數位典藏
    
和平島公園地質地形自然景觀數位典藏


和平島東北角-基隆港-外木山協和火力發電廠空照圖

文.圖/莊文星

北部沉降海岸指三貂角至淡水間之海岸,全長約85公里,以半島與海灣之交替循環出現,係早、幼年期之鋸齒狀海岸。因地層之構造線走向與海岸線相交,故山地逼近海岸。海崖下只有狹小之海灘斷續分布,有時海崖臨海直接受波浪侵襲。但海岸大致為廣闊之海蝕臺,一部分浮出水面。因岩石以硬、軟地層之互層而成,故海蝕臺低平呈鋸齒狀,是為奇觀。海岸線附近,海孔、石門、波蝕凹壁地形甚發達,沿海亦有大小之顯礁。

大體上本海岸之地貌為沉降海岸,但實際上,亦有地盤上升之確證,例如海岸段丘、隆起珊瑚礁、隆起海層、隆起波蝕凹壁、隆起海蝕茸岩以及如日本人所稱之萬人堆等蜂窩狀小地形和隆起石門等,海岸侵蝕與抬升隆起地貌,在此處時常可以見到。

深澳之隆起珊瑚礁係珊瑚礁之斷片,形成於海岸附近之山坡上,高度約10~15公尺。深澳附近之隆起海層以珊瑚骨骼、有孔蟲、介榖及石英砂組成,分布於深澳及番子澳半島,海拔3~4公尺以下之處。番子澳半島之西北側與東南側均有斷層經過,其先端之46公尺的山,原為一孤島,現在隆起海層將其與海岸連結成為陸連島;而島上波蝕凹壁隆起至50公尺之高。八斗子半島亦一個陸連島,但和平島(社寮島)係一孤島,現在以橋樑與海岸連繫。和平島至?子寮間之海岸,海蝕臺甚發達,其一部分露出海面1~2公尺。尤其和平島之海蝕臺,向海緩傾,低潮時面積約有1萬平方公尺,高潮時大部分沉入海中。海蝕平臺中之砂岩有時其棋盤式的節理受侵蝕而呈格子狀的「豆腐岩」。日人稱為「千疊敷岩」,即千張塌塌米海蝕平臺上的豆腐岩之意。

和平島與基隆港西方之白燈塔附近亦有棋盤狀節理之砂岩因海蝕而成形成所謂「萬人堆」之茸岩群。此等海蝕地形,現在已經隆起至15公尺左右,成為最近地盤隆升之明證。海蝕地形由海拔1公尺,升至15公尺,此種上升係短時間造成之證明。此外番子澳半島之先端部亦可以看到此類海蝕地形之奇岩怪石,使北部海岸美觀不少。

和平島公園位於基隆市東北方,由於區域內海蝕平臺、海蝕崖、海蝕溝、蕈狀岩、茸岩、薑石、蜂窩岩、豆腐岩、萬人堆、千疊敷等海蝕地質地形景觀十分發達,保存亦完整,可媲美野柳,為基隆人所自豪,也是一處應妥善保護與珍惜的自然教室。

關鍵詞:和平島、豆腐岩、茸岩、萬人堆、蜂窩岩、蕈狀岩、千疊敷

(館訊第305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