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地質特輯 > 地形地貌 > 中臺灣河川新地貌(一)大安溪峽谷
    
中臺灣河川新地貌(一)大安溪峽谷
疏鬆泥質砂岩或頁岩地層不耐流水沖擊,於S型河道轉彎攻擊坡處,形成高三、四十公尺之曲流河谷。
疏鬆泥質砂岩或頁岩地層不耐流水沖擊,於S型河道轉彎攻擊坡處,形成高三、四十公尺之曲流河谷。

文.圖/莊文星

臺灣西部的主要河川有大安溪、大甲溪、烏溪、濁水溪、八掌溪等,其源頭皆發源於臺灣中央山脈之脊樑山脈與雪山山脈,且其上游大多與主要山脈同為南北走向,到了中游才急轉向西,橫切過地層,急速流向平原。沖積平原兩側,臺地群羅列連綿不斷,為屬於第四紀近代的沖積層。

其中,大安溪為苗栗縣境內最大的河流,發源於雪山山脈西側泰雅族原住民的聖山大霸尖山,流經泰安、卓蘭、三義、苑裡、大甲流入臺灣海峽,它也是苗栗縣與臺中縣的界河。大安溪自坪林(白布帆)以降,轉向西流,河床漸漸寬闊,沿岸出現河階臺地,在卓蘭鎮內灣里以下,發展成為肥沃的沖積平原,直至西部海岸,一片平疇綠野,農產富饒。臺中縣東勢和苗栗縣卓蘭交界的大安溪河床,於20世紀末921集集大地震時,曾因車籠埔斷層擾亂帶的推升隆起,引發大安溪流水阻塞形成局部堰塞湖河段。多年來歷經颱風大雨所引發大安溪河水的急流沖刷夷平以及河道自然調整與平衡,逐漸形成了谷中峽谷的發育。近二年來颱風來襲,強風豪雨,豐沛雨水匯入大安溪的河谷,在湍急的溪流沖刷切割下,在蘭勢大橋以東之大安溪上游東勢段河床形成谷中谷之峽谷新地形景觀。

大安溪白布帆-卓蘭大橋河段原本即為沿斷層發育之河谷,由於多次之大地震,如三義大地震、921大地震,河道中地殼之隆起或山崩,阻擋了水流之通暢,流水下蝕切割,打開通路,也由於大量的砂石採掘更加速河流之調整,產生新的河川地貌,新的峽谷就沿著高百餘公尺的舊深谷河道發育,嶄新碩大、豪氣萬千的新峽谷地貌也就一氣呵成,此名噪一時的大安溪大峽谷能存在多久,實難預測,可能在一場大暴雨溪水洪流沖擊下毀壞殆盡僅遺歷史的記錄。應及早規劃資料收集,留下重要的地史記錄。

關鍵詞:大安溪峽谷、卓蘭、河川新地貌、瀑布、壺穴、活動斷層

(館訊第258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