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地質特輯 > 地形地貌 > 東北角海岸鼻頭角—龍洞地質公園地質與地形自然景觀數位典藏
    
東北角海岸鼻頭角—龍洞地質公園地質與地形自然景觀數位典藏


新北市瑞芳區鼻頭漁港全景

文.圖/莊文星

臺灣東北角海岸大致從基隆至頭城,東臨太平洋,西側多山脈與河流地形。以沉積岩為主的多變的地質景觀,是臺灣島海岸特有的自然景觀,而且與人口綢密大臺北地區近在咫尺之間,當日可往返,堪稱便利。東北角海岸具有絕妙動人的地質景觀,獨特的海岸自然環境,也造就了特有的人文背景。近數百萬年的東寧造山運動,形成了臺灣東北角蜿蜒曲折的岩石海岸。部分海岸岩石較鬆軟、容易破碎,經侵蝕、風化,常形成河流流入海灣,成為適合居住的自然環境。沿海有許多灣澳與岬角地形,海灣兩側形成突出的海岬,海岬兩側有小山嶺圍繞。臺灣北部冬季東北季風強盛,但在海灣中由於地形掩敝較不受東北季風吹襲,龍洞、鼻頭角便是個好的例子。

東北角海岸位於臺灣西部麓山帶與雪山山脈之中。主要出露了約3千多萬年前的古老沉積岩及其變質岩的石英岩與硬頁岩等岩層,以及約百萬年前由基隆火山活動所形成的火山岩。

鼻頭角的海蝕平臺、海崖、沙灘是東北角海岸地景區最主要的3種地形景觀。此外,各種小地形,如:蜂窩岩、蕈狀岩、生痕化石、交錯層、豆腐岩、小斷層、海蝕溝、海蝕洞、海蝕凹壁、海蝕門、巨礫灘、火成岩侵入岩脈等,使海岸地區的地形景觀更加豐富與多樣。

鼻頭角

鼻頭角正好位於東西向海岸及南北向海岸的交匯點,為一突出的海岬,終年受到風浪的侵蝕。在地質構造上此地是一處向東北海域延伸的向斜軸。鼻頭角露出的地層屬於新生代上新世的砂、頁岩層,主要由桂竹林層二鬮段所組成,砂岩及頁岩中均富含有孔蟲與貝類化石。

鼻頭附近的砂岩裡夾有頁岩層,由於頁岩受雨水侵蝕及風化的速度較快,因而形成不穩定的邊坡或是深凹的海蝕凹壁。當下部形成海蝕凹壁後,頁岩上部的砂岩遂被懸空,後因重力及風化作用,砂岩塊常沿著節理崩落,堆積而成坡腳。風化作用不斷進行,使得海崖後退,形成海蝕平臺,鼻頭角海崖外側,就有寬廣的海蝕平臺。除了海崖與海蝕平臺之外,岬角上亦有海階地形的發育。

龍洞岬

龍洞、鼻頭角一帶的山地迫近海岸。龍洞岬主要由龍洞砂岩所組成,由於岩石十分堅硬,造成龍洞突角海崖。由於龍洞岬砂岩中堅硬變質的石英岩或石英岩層節理遍布,再加上東北角地區波蝕極為嚴重,因此海蝕門與海蝕崖均甚雄偉,離水海蝕洞就多達數十個,洞頂多在海拔8公尺以上,其中以龍洞規模最大,該洞經海蝕已貫穿小岬成為典型之洞門,洞高3.8公尺,應為全臺灣最高、最大的海蝕門。龍洞岬附近綿延約1公里的海岸岩壁,高度約30公尺至上百公尺不等,為一天然的攀岩場地。

關鍵詞:龍洞、鼻頭角、地質地形自然景觀、蕈狀岩、豆腐岩

(館訊第299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