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山與造山運動


板塊受到拉張力時產生正斷層,中間的地壘形成斷塊山。

文.圖/董國安、蔡易宗、廖倩儀

總是有一群愛山人士,不顧一切,執著於登山愛好。「山」是他們的家,在山中享受山林的樂趣及對自然的感動,相對於渺小的人類而言,山永遠都在這裡。

地理學上的「山」一般是指最高點高於底部1,000英尺以上的地形。世界上只有少數的山是獨立的山峰,大多數的山都是群集的。相連的山體呈長條狀排列稱為「山脈」;群狀聚集稱為「山群」。山脈或山群相連者且有相同特徵稱為「山系」,多分布於構造帶、火山帶、地震帶上。

依照山的形成原因,主要可分為褶皺山、斷塊山、火山3種。褶皺山形成於聚合型板塊邊界,是兩個板塊互相碰撞產生大規模褶皺而成。斷塊山是板塊受到強大應力時形成斷層,造成地塊大規模隆起而形成的山。火山是地球內部熔融的岩漿噴發冷卻造成的山,常形成於張裂型板塊邊界、熱點、隱沒帶。

地理學上的成山作用(Mountain building)與地質學上的造山作用(Orogeny)有何差異呢?其實在美國地質學會出版的地質辭典中兩者同義,但在現今的使用上,Orogeny指的是山形成的「過程」;而Mountain building著重於山的「形貌」,只是Orogeny的最後一個階段而已。

山脈對人的影響很大,它能改變氣候、保護人類、提供資源!對一般人而言,山提供資源;對山友而言,山是他們的心靈寄託;對地質學家而言,研究造山就是研究地球的成長史!「山,永遠都在這裡」,就等著我們一起去保護、探究其中的樂趣了!

關鍵詞:造山作用、成山作用、山、山脈

Key word: Orogeny、Mountain building、Mount、Mountain

(館訊第287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