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地質特輯 > 地形地貌 > 北海岸野柳風景區之地形地質與自然景觀數位典藏(一)
    
北海岸野柳風景區之地形地質與自然景觀數位典藏(一)


野柳女王頭地標

文.圖/莊文星

在2000多萬年前,臺灣仍未浮出海面,為一沉積海槽;由大陸福建一帶沖刷下來的泥沙等沉積物,一層層的堆積出臺灣砂頁岩層,6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把岩層推擠出海面,造成臺灣島,野柳岬是其中的一部分。

造山運動時,在野柳的兩側擠壓出兩道斷層,斷層的破碎區域易受侵蝕,所以兩側凹入形成灣澳,中間突出則形成海岬。接下來,在海浪、雨水和風的侵蝕和地殼不斷的抬升下,造成野柳的奇岩怪石。

野柳的地質構造多屬於新生代中新世大寮層(富含有孔蟲、貝類和海膽等化石),地層由上而下依序為砂岩、頁岩、鈣質砂岩、砂、頁岩互層。鈣質砂岩因含有圓形或不規則形石灰質結核,所以抗侵蝕力最強,砂岩次之,頁岩最脆弱,最容易被侵蝕,經過長期差異侵蝕的結果,就形成野柳各種的奇岩怪石。蕈狀石、薑石、仙女鞋、女王頭、壺穴與燭臺石都是野柳岬單面山的沉積構造。

原來在海底堆積的岩層應該是水平的,受到造山運動的推擠,彎曲拱起,露出水面,形成一面平緩,一面陡峭的「單面山」。

臨海的岩層被海浪侵蝕,上方的岩層因下方的岩層被鑿挖掏空,無法承受而崩塌,形成平臺,稱為「海蝕平臺」。而陡峭的岩壁則是「海蝕崖」。

女王頭是因海水侵蝕掉較軟的砂岩,留下堅硬的結核,結核突出形成頭部。頸部由砂岩組成,隨著海浪的侵蝕及地殼的抬升,頸部越來越長,也越來越細,終有一天,頸部會無法支撐頭部的重量而斷裂,結束蕈狀岩的一生。野柳的地標-女王頭在長期的風吹雨淋下,頸部已經非常細了,再過不久終難逃斷頭的命運。

一塊酷似鞋子的結核,在海浪的侵蝕下,彷彿是仙女下凡時遺落的仙履。而渾圓的石球像不像地球儀?一個形狀像薑的結核,表面被擠壓出縱橫交錯的裂縫,經海水把四周較軟的岩石侵蝕掉後,一塊薑石便突出地面了。

在臺灣,除了基隆和平島有燭臺石外,其他地方難得有這樣大規模的典型例子,當駐足於燭臺石前,不禁要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燭臺石的形成當然也和結核脫離不了關係。燭火其實就是岩層中的一顆球形結核,當海水侵蝕砂岩時,較硬的球形結核就突出地面。海浪拍打結核時,繞著結核四周流動侵蝕結核周圍的砂岩,於是向下挖出一圈溝槽,又由於結核外圍一帶的環圈比較堅硬,海水依著環圈的形狀向下切割而雕出圓錐狀的外形,形成燭臺的部分,一個維妙維肖的燭臺石便產生了。

當岩層先受到擠壓形成一組互相垂直的裂縫的節理,海水再沿著節理侵蝕切割,越來越深,越來越寬,最後就就形成了豆腐岩。

野柳海岸邊常可見一個個圓形的壺穴,裡面裝滿了海水,壺穴的形成是海水挾帶石粒進入海岸上原本有的凹穴,由於海水旋轉的力量帶動石粒摩擦凹洞邊緣,在不斷的向下和向四周侵蝕的結果,漸漸的就成了深井狀的壺穴。

風化窗和蜂窩岩的形成原因是一樣的,當結核上原本的生物碎屑被海水溶解後,在結核表面會形成一個個小洞,密密麻麻的像蜂窩一樣,稱蜂窩岩;當海水繼續侵蝕,小洞逐漸擴大,就形成風化窗。

關鍵詞:野柳、女王頭、蜂窩岩、燭臺石、壺穴、單面山、豆腐岩

(館訊第303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