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地質特輯 > 地形地貌 > 2009年芭瑪颱風臺灣東北部地貌變遷
    
2009年芭瑪颱風臺灣東北部地貌變遷


蘭陽溪牛鬥橋下游河川地,在芭瑪颱風前為大規模砂石採
掘場,依目前情況看勢必影響採掘區左前方牛鬥堤防的安
全。

文.圖/莊文星

2009年10月芭瑪颱風在宜蘭下了1,600多毫米的雨量,大水退去後,幸有驚無險零傷亡。蘭陽溪牛鬥觀測站所測得單日累積雨量達1,030.5毫米,為測候所設站以來的最高紀錄。冬山鄉太和村農路上汪洋一片。大水退後,一旁農田四處都是淤泥。冬山鄉更出現20年來的罕見淹水狀況。颱風前後10多天來,水氣含量充沛的外圍雲團,一直都在菲律賓北部與南中國海間打轉滯留不去。由於芭瑪颱風移動速度緩慢,導致東北季風帶來的對流雲雨帶,以偏南的角度吹入蘭陽溪以南,各鄉鎮受超大豪雨不斷肆虐。由於其地形二面環山、一面瀕海,是畚箕或喇叭口的沖積扇地形,秋颱在東北季風強力挹注下,因共伴效應而出現豪大雨,釀成了近20年來最大的冬山武淵淹大水的浩劫與災難。

蘭陽溪原名為宜蘭濁水溪,夾在臺灣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中,為沖繩海槽弧後張裂所延伸的斷層線谷。流經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的板岩、硬頁岩等豐富的變質泥岩地層,以含泥、砂量高,河水混濁而得名。蘭陽溪的西北側有石頭溪、排骨溪、梵梵溪、松蘿溪、破礑溪;東南側有多望溪、田古爾溪、碼崙溪等支流。

由於2007年執行蘭陽溪河川砂石資源調查,幸而留下芭瑪颱風前的空照以及野外調查資料。本文就蘭陽溪中、上游大同鄉崙埤、玉蘭、松蘿、牛鬥、英士,以及梵梵溪、碼崙溪等支流匯入主流蘭陽溪之交會口處沖積扇於芭瑪颱風前與其後之地貌變遷探討。進一步由河川砂石資源之開發,探討蘭陽溪砂石場於2008年辛樂克、薔蜜以及2009年芭瑪颱風以後,已由松蘿逐漸向中、上游開拓,對於環境地貌變遷所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芭瑪颱風、蘭陽溪、地貌變遷、宜蘭縣大同鄉、砂石資源、碼崙溪

(館訊第288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