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氣象與天文 > 觀測與技術 > 光學望遠鏡發展史
    
光學望遠鏡發展史
牛頓於1668年創製的反射式望遠鏡,可消除透鏡造成的色差缺點。
牛頓於1668年創製的反射式望遠鏡,可消除透鏡造成的色差缺點。

文╱陳輝樺

1609年,義大利人伽利略首先將望遠鏡應用於天空。60年後,英國科學家牛頓以反射面鏡(牛頓式望遠鏡)取代易產生色差的透鏡式望遠鏡。之後,許多偉大的天文學家精心研究、改進設計的光學望遠鏡的使用,都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星空新發現,也掀起一陣陣的觀星和科學研究的熱潮,開拓了世人的自然景觀視野,更帶領歐洲走出文明黑暗的世代。  

經過三百多年來的光學望遠鏡改良,我們不但對於太陽系的行星有了大略的瞭解,對於銀河系等螺旋狀星系、星雲有了更多的認識。直到最近五十年來藉由電腦的輔助而突破了以往的造鏡限制,造就出多面反射鏡組成單一影像、拼嵌式、立體攝影等高解析、高畫質的望遠鏡。再加上電子藕合裝置(CCD)配合電腦的問世對天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強化的影像促使我們對於觀測的結果形成許多不同的新見解、新觀念。另外,環繞地球運行和觀測的哈柏太空望遠鏡,可免除地球混濁大氣層的視野干擾和觀測點條件選擇的限制,成為有史以來最具威力的望遠鏡,它讓我們觀看宇宙的視野起了革命性的改變。新近電腦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遠方遙控觀測和天文智識更加普及而產生了劃時代的資訊擁擠現象。

(館訊第138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