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生物多樣性 > 都市生態系 > 本館庭園曾有的蛙─雨怪
    
本館庭園曾有的蛙─雨怪


稻田或芋田是雨怪的繁殖場

文.圖/周文豪

科博館在第一期建設科學中心與太空劇場完成時,有零星的雨怪在館外庭園出沒。兩年前,植物園裡還發現過牠們的蹤跡,但近年來卻銷聲匿跡了,民眾想到科博館來看雨怪,恐怕要失望。

雨怪就是「中國樹蟾」,從台語直譯而來。在中國,則被稱為「中國雨蛙」,又名雨鬼,竟都和雨有關;也有稱為「小姑魯門」者,但不知其義。雨怪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之東南各省,海拔800公尺以下之山區或丘陵。

貢德氏(Guenther)於1864年記載著:「中國樹蟾Hyla chinensis,產於台灣。」在我所能查閱的資料當中,這是第一個以學名被記載的台灣蛙類。 雨怪是台灣普遍的蛙類之一,常見於丘陵地的水田和池水邊的果園、竹林、樹林或灌木叢。每當春雨降臨時,牠們便在稻田或芋田出現,展開一年一度的生殖活動,有時還日以繼夜地鳴叫。

客家人稱雨怪為「竹叫怪」(註:蛙的客家話就叫「怪也」)。竹林裡常有空竹筒,那是絕佳的藏身場所,有時一節竹筒可藏入7、8隻雨怪。披掛著金線條的雨怪蝌蚪就在水田裡、池塘或樹蔭下的蓄水槽裡度過幼年期。水稻田是雨怪生活史的重要舞台,算起來牠們已和我們的莊稼人共舞了四百多年。

(館訊第175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