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考古與人類 > 民族學 > 佳里金唐殿五朝王醮
    
佳里金唐殿五朝王醮


燒王船

文/林怡資、廖紫均.圖/林怡資

臺灣西南沿海盛行王爺信仰,佳里金唐殿的五朝王醮,始於清中葉,在地方上頗具盛名,每當儀式舉辦時,總能吸引為數不少的參與者,共襄盛舉。佳里鎮清時為平埔人居的「蕭?社」,民國後因音似臺語的「傀儡」,隱含貶番之意,故改為「佳里」鎮。但金唐殿舉行的刈香儀式則保留當地平埔族社名的「蕭?香」之稱,也留下此區域漢番共居的足跡。

金唐殿前身為平埔族人的「公廨」,在漢人大廟移入前,金唐殿的刈香境域17角頭為蕭?社人主要活動區域,為日後「蕭?香」,也就是五朝王醮的緣起。漢人建廟以後,名為「代天府」,也增添此廟漢番承繼間的關係。而祭祀的17角頭多為前來開墾的漢人,少數為平埔族的姓氏村落。「蕭?香」是清中葉以後或日治時期盛行於佳里地區的刈香活動,刈香活動的起源傳說是因在河邊拾到海上漂流而來的王船而起,因為王爺的駕臨,因此逢子、卯、午、酉的冬季,便會聯合17角頭24村庄舉行隆重的刈香和祭典。

關鍵字:蕭隴香、王醮、刈香、金唐殿、王船

(館訊第292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