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考古與人類 > 民族學 > 淺談台灣原住民小米文化
    
淺談台灣原住民小米文化


原住民的小米具有豐富的形態變異

文.圖/張松彬、黃俊霖

在台灣談到小米,就會想到原住民的小米酒,這說明小米和原住民之間息息相關。本文將從民族植物學的觀點,從近百年來些許的文獻中,探討台灣原住民的小米文化。

小米還是粟?粟(millet),是泛指小穀粒的禾本科作物,早期更包含了玉米和高梁。後來因為玉米和高梁成為高經濟作物,且經大量深入的遺傳育種研究而被獨立出來。而在台灣所謂的小米,是指Setaria italica (Foxtail millet)。小米和野生的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Green foxtail)有相近的親源關係。兩種植物外部型態有些相似,且都具18條染色體(2n=2x=18)。30年代台灣原住民栽種的粟,只有小米、稷Panicum miliaceum (Proso millet)和穇子Eleusine coracana (Finger millet)三種(瀨川孝吉Segawa Kokichi, 1953),但現今原住民栽種的粟大多是小米,其他2種只有零星的栽種。然而,原住民仍混稱此3種粟為小米。

(館訊第232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