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王爺信仰


館藏王爺神像

文/廖紫均、林怡資.圖/陳佩玉

俗話「三月瘋媽祖、四月王爺生」道出臺灣民間信仰的二大神祇。實際走訪臺灣西海岸會發現臺灣漁村以王爺廟居多,推斷王爺信仰在臺灣扮演重要的角色。早期記載王爺的文獻甚少,最早是康熙26年蔣繁英所修的臺灣府志;後於乾隆17年王必昌重修的臺灣縣志,也提到某些區域祭祀王爺,並形容王醮送瘟的盛大情況;日治時期的研究將王爺視為瘟神,送王船即為除瘟避疫;之後連橫提出王爺是庶民為紀念鄭成功而隱誨祭祀的看法,有學者表示認同。劉枝萬則主要認為王爺為瘟神;康豹則以東港例子提出王爺為厲鬼演變之說法(康豹,1990)。不論王爺是厲鬼或是瘟神,王爺隨著早期移民進到臺灣,隨著時間與區域而有各種稱法。

民間信仰中王爺的種類多且複雜,大致可分為幾種:一、庶物、動植物及自然崇拜,將庶物與樹或動物加以爺或公稱呼。二、祖先崇拜及聖賢崇拜,常見的有護國尊王,俗稱王公爺、王公爺祖。三、厲鬼信仰:人們自古對厲鬼因懼怕而形成的信仰,其成神過程常經由有應公、將軍等神階晉升。四、行業神:如西秦王爺即為唐明皇等。五、瘟神信仰:一般討論王爺現象多視王爺為行瘟與收瘟之神。王爺種類如此繁多,與神格的轉換有關,從早期的行瘟之神、厲鬼,到後來的保境為民的主神,都說明王爺涵蓋的範圍很廣。

關鍵字:王爺、神格、王醮、瘟疫、厲鬼

(館訊第288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