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生物多樣性 > 森林生態系 > 松露(塊菌),假松露
    
松露(塊菌),假松露

從土壤中挖出來的臺灣塊菌的子實體

臺灣塊菌子實體切開來像大理石的花紋

文.圖/王也珍

2月中旬時電視出現一則新聞「松露巧克力沒松露」,內容報導市面上販售國外進口的松露巧克力中不含松露的成分,所以衛生署要求業者限期改善。那麼松露(truffle)是什麼呢?松露菌又稱塊菌或塊菇(Tuber),世界已發表這個屬的真菌約有上百種。臺灣已發現有此屬的兩個特有種,臺灣塊菌(Tuber formosanum)與屑塊菌(Tuber furfuraceum)。此兩種都是由臺灣大學森林系胡弘道教授(已退休)發表並命名。大團囊菌(Elaphomyces)的外觀和塊菌類似,同樣是小塊狀,生長在樹林下的泥土裏,俗稱假松露(false truffle)。臺灣目前紀錄有兩種,分別是粗粒團囊菌(E. granulates)和粗棘團囊菌(E. muricatus),它們都會和松樹形成菌根,但和塊菌不同的是它們的子實體切開來是暗褐色的粉末狀,並且缺乏香氣,不具食用的價值。塊菌雖然生長在地裏,但會散出香氣吸引動物來挖食,藉此將孢子傳播至遠處。塊菌與大團囊菌都是菌根菌,必需依賴植物來供應生長所需的養分,鹿蟲草(Elaphocordyceps)寄生在大團囊菌的子實體上吸取它的養分,因此和周圍的植物形成類似食物鏈的關係。

關鍵詞:松露、假松露、塊菌、大團囊菌、鹿蟲草

(館訊第282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