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考古與人類 > 文化人類學(亞洲) > 對大馬璘文化的新看法
    
對大馬璘文化的新看法


埔里基督教醫院大馬璘遺址出土石板棺遺構

文.圖/何傳坤、劉克竑

大馬璘遺址位於南投縣埔里鎮愛蘭里,1900年由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發現,是台灣最早被發現的史前遺址之一。主要分布在愛蘭台地的東側,大致上包括埔里基督教醫院、暨南大學附屬中學到醒靈寺一帶。一百多年來,大馬璘遺址曾經過多次考古發掘,出土許多石板棺墓葬、礫石排列的建築結構,以及大量的石器、陶器等史前遺物,證明這裡原是一個新石器時代的大型聚落,估計原來的面積約有150,000平方公尺。2003年科博館在埔基醫院進行考古發掘,共出土665件帶有繩紋的陶片標本,共重5,294g,器型包括罐與缽,雖然只占出土陶片總重量的2.2%,但數量實已不容忽視。這些繩紋紅陶片主要出現於大馬璘遺址文化遺物包含層的最底部,確有成層出現的情形,而且年代相對最早,但與大馬璘文化層之間沒有明顯的區隔;也有一些繩紋紅陶片混雜出現在文化層較上層處,可能是因為史前時代的居民,數千年間在遺址上反覆地建築房屋、挖掘壙穴埋入石板棺,或挖掘灰坑丟棄垃圾,而破壞了某些區域的牛罵頭文化層,使繩紋紅陶片擾亂到較晚的大馬璘文化層之中。

(館訊第227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