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考古與人類 > 文化人類學(亞洲) > 淺談臺東舊石器時代晚期長濱文化
    
淺談臺東舊石器時代晚期長濱文化
潮音洞內長濱人的生活復原(引自台灣史前人,1997)
潮音洞內長濱人的生活復原(引自台灣史前人,1997)

文/何傳坤

已故張光直院士曾說過「臺灣雖小,五臟俱全」。臺灣考古學始自1896年,迄今早已度過一個世紀。發現的史前時代遺址超過2千處以上。其中有關臺灣早期居民的遺址卻一址難求。早在日據時代日本考古學家鹿野忠雄在《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一書中就曾提到:臺灣與華南雖間隔著臺灣海峽,實則同為一片相連的陸地,此一海峽頗淺,若現在的海平面降低35公尺,兩地便可連在一起,由此可知,臺灣顯然是屬於中國大陸的典型大陸島。此外,在臺灣發現的更新世哺乳類動物,有劍齒象(Stegoden)、犀牛(Rhinoceros)等。晚近臺灣的地質時代,還有顯著強烈的地盤運動,造成大量的堆積物由山上推至山麓和平原。因此,更新世人類的化石或舊石器的地層,可能被深埋於厚厚的堆積物下面,想要發掘似乎不太容易。民國57年臺大考古隊終於在臺東長濱八仙洞發現了年代超過1萬5千年以石器為主的「長濱文化」。本文利用最近發表的石器分析及古環境變化資料來淺談長濱文化。

關鍵詞: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石片器傳統

(館訊第260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