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考古與人類 > 文化人類學(亞洲) > 淺談玉山國家公園史前文化(下)
    
淺談玉山國家公園史前文化(下)


kasing 遺址出土寬形斧鋤形器

文.圖╱何傳坤、黃正璋

灰黑陶文化相則只在陳有蘭溪上游的東埔地區發生,其發生的現象並非擁有具體的文化層,反而是一種反覆的干擾、破壞素面粗砂陶文化層並出現類似番仔園文化的灰黑陶的現象,根據TP1-E23區遺址文化層1的史前人為干擾現象(H1,H3)的年代應為1900~1410B.P.間,正好與灰黑陶消失在濁水溪中游地區的年代(1800~1500B.P.)接上,似乎指涉了使用灰黑陶的人群由濁水溪中游地區向東進入中央山地西側山區的現象,且在使用灰黑陶者陸續反覆進入東埔地區的過程中,也漸漸地開始將陶器的使用習慣改變,由灰黑陶過渡為夾砂拍印紋陶,這一點可以從Trestman(1972)的研究得到證實,其研究出「文化層上部的炭經定年為1165±110 B.P.,且大部分的陶器都帶有紋飾,以方格印紋為主,另有一些三角形紋和人字形紋及少量的繩紋,雖無法復原,但從口緣殘片推斷大都為「中型大口罐」,這種現象似乎類似於鐵器時代灰黑陶文化的物質形變現象(諸如:番仔園文化鹿寮類型),因此灰黑陶使用者在遷移的過程中曾歷經文化大量採借及變革的現象。

(館訊第252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