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考古與人類 > 文化人類學(亞洲) > 淺談玉山國家公園史前文化(上)
    
淺談玉山國家公園史前文化(上)


Kasing 遺址附近岩蔭

文.圖╱何傳坤、黃正璋

為了執行台灣區世界遺產潛力點玉山評估計畫,並爬梳玉山國家公園內的史前文化脈絡,本文針對公園內東埔玉山區陳有蘭溪流域、梅山玉山區荖濃溪流域、南安玉山區拉庫拉庫溪流域三個區段進行史前及舊社遺址的調查及複查工作,並在3區段中各選擇一個內涵豐富且具物質文化代表性的考古試掘遺址驗證史前文化移動假說模型。本文試掘點包括東埔村第一鄰E23區、梅山村tanunas及拉庫拉庫溪流域:卓村清佳心kasing。

由於東埔一鄰E23區與梅山tanunas遺址之陶器類型非常相近,因此必須以同樣的分類法則重新分析及歸納兩遺址的陶質標本性質。

就統計的結果可以知道,東埔一鄰E23區與梅山tanunas遺址都以紅褐色素面夾粗砂陶文化為主流,不過在紅褐色素面粗砂陶出現之前,這些地區都曾經有繩紋陶文化的蹤跡。

在梅山tanunas遺址底層繩紋陶與紅褐色素面粗砂陶的摻和料與質地有所不同,再加上有時間先後明顯的差別,因而將繩紋陶與紅褐色素面粗砂陶分為兩種不同的陶類,理論上屬於兩個不同的文化相,但在紅褐色素面粗砂陶文化的底層,出現了為數頗多的紅褐色繩紋粗砂陶,而可能帶出繩紋陶文化與紅褐色素面粗砂陶文化之間有承傳接續的關係。

再者東埔一鄰E23區遺址的陶器分期雖不難顯示出如梅山tanunas遺址之繩紋陶文化與紅褐色素面粗砂陶文化間有承傳接續的關係,但卻指出另外一個問題。雖然東埔一鄰E23區遺址的陶器以晚近的拍印紋或劃紋陶為主流,但在紅褐色素面粗砂陶文化層的上部經常雜有晚近的拍印紋或劃紋陶現象,乍看之下這些晚近的拍印紋或劃紋陶似乎是紅褐色素面粗砂陶文化期的外來輸入品,但事實就層位、埋藏學的觀點來看,在紅褐色素面粗砂陶文化與晚近的細砂陶及拍印紋、劃紋陶混雜的土層中,土色及內容物是相當混亂的,甚至有時出現錯位的現象,因此推斷紅褐色素面粗砂陶文化與晚近的細砂陶及拍印紋、劃紋陶混雜的現象,乃是晚近的細砂陶及拍印紋陶文化進入紅褐色素面粗砂陶文化原居之地因開墾或耕作所產生的層位干擾現象,所以必須在紅褐色素面粗砂陶文化之後再加上晚近的細砂陶及拍印紋陶文化,因此東埔一鄰E23區遺址應有3個文化相:繩紋陶文化、紅褐色素面粗砂陶文化及晚近的細砂陶、拍印紋陶文化。

(館訊第251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