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5繁殖
種過臺灣水韭的土壤不時還會長新的苗株。
種過臺灣水韭的土壤不時還會長新的苗株。

移除了原有臺灣水韭的栽培箱槽,必須維持斷水的處理,並將之置於全日照環境下管理至土壤約略地裸露,如果直接將水倒出,或許也同時流失多數的臺灣水韭孢子,在此不作建議。在土壤裸露的期間,除了保持栽培箱槽中的土壤濕潤(最多維持著略為淹水的狀態),也要不定時將箱槽中的雜草拔除,以免妨礙臺灣水韭苗株的發育。關於保持栽培箱槽中的土壤濕潤,是很重要的管理措施,因為,臺灣水韭孢子發育的過程中,水份是決定其存活率相當重要的因子,因此,絕對不能讓土壤有乾至龜裂的情事。約莫一個月的時間,這些栽培箱槽土壤表層便會出現多數的臺灣水韭小苗了。

初生的臺灣水韭小苗十分纖細,多數尚未能有效地固著於土壤中,特別是那些著床於淡水藻體上者;因此,管理作業就得相當謹慎,供水務必「輕」,以免將難得的臺灣水韭實生小苗沖刷殆盡了。

實生苗保持在原本的栽培箱槽中栽培管理,箱槽中的水位隨著苗株的長成而調高即可;當苗株的蕨葉長度至少長達3公分之際,便可以將栽培箱槽注滿水了。實生苗株的移植作業,不建議過早;實務的栽培中,實生苗的移植通常都在養成苗株至少三個月以後,並且採行逐一選取植株健壯者優先移植;移植的苗株蕨葉長度至少要5公分,蕨葉的數量則是越多越好,蕨葉數量多代表苗株根系越茂盛。苗株移植,一般是一3吋塑膠苗盆植入一株,栽培介質一如前述者即可。

部分實生苗移植了。
部分實生苗移植了。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