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生物多樣性 > 淡水生態系 > 求生有術的台灣鰍鮀
    
求生有術的台灣鰍鮀
水族箱中的台灣鰍鮀。
水族箱中的台灣鰍鮀。

文.圖/張廖年鴻

淡水魚類因為限於淡水水域,又受到山脈的阻隔,容易產生地理上的隔離,演化出當地獨特的物種。喜歡在細沙中土遁的台灣鰍鮀是台灣特有種的其中一員。

台灣鰍鮀又被稱做陳氏鰍鮀,俗稱八鬚鯉,僅分布在中部的烏溪以及濁水溪水系中。體型小,長相奇特,眼睛微微凸出,並且略為朝上。嘴巴開口朝下,旁邊長著八根鬍鬚。身體兩側中央部位有著塊狀黑色縱帶,但是有時縱帶會不明顯甚或消失。在詹見平先生的描述中,台灣鰍鮀曾經是中部溪流中的顯著種,數量龐大,常常成群結隊的在溪流中出現。現在看到的卻是一條條千瘡百孔的河流,還有在惡劣環境中掙扎求生的溪流魚類。在這樣的背景,加上鮮少標本及採集紀錄,我們曾經認為台灣鰍鮀已是瀕臨絕種的溪流魚類。

經過幾次與台灣鰍鮀近距離的接觸後,這樣的想法漸有改變。在遭到極大破壞的河段,還是有四、五十尾鰍鮀同時出現,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許多原本棲息在這裡的水族都銷聲匿跡,唯獨台灣鰍鮀一枝獨秀,逆勢成群出現。鰍鮀是底棲性的魚類,嘴巴朝下以捕食底層的小動物,八根鬍鬚負責探索藏匿在石頭下的小型無脊椎動物。鰍鮀在遇到危險或驚擾時除了游泳逃開外,牠們能夠在短短的一兩秒鐘內以「頭下尾上」的姿勢迅速鑽入泥沙中,只留下兩顆眼睛露在外面勘查敵情,等待危機解除後再鑽出泥沙繼續覓食。

鰍鮀善於隱藏的特性也讓我們難以捉摸牠們的蹤跡,可能牠們一旦面臨到嚴重生存威脅時我們仍不知不覺。讓人擔心的是,這樣不穩定的環境會維持多久?在如此變動的環境中能保有多少小型無脊椎動物作為牠們的食物?會不會有一天連小型無脊椎動物都沒了,台灣鰍鮀也被迫走上其他淡水魚類的消失命運?

(館訊第233期) ...................................................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