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生物多樣性 > 淡水生態系 > 溪流小霸王—高身鯝魚與何氏棘魞
    
溪流小霸王—高身鯝魚與何氏棘魞
刮食中的高身鯝魚。
刮食中的高身鯝魚。

文‧圖/張廖年鴻

今年的冬天,我有機會造訪台東縣海瑞鄉新武呂溪的魚兒,新武呂溪魚類保護區成立於民國87年底,溪中魚類眾多,其中較受矚目的魚類應該算是何氏棘魞和高身鯝魚。牠們的體型在臺灣的原生溪流算是較大型的,喜歡生活在乾淨湍急的水域中,多藏身在中上游的激流或深潭處。

高身鯝魚全身銀白色,嘴巴前緣平直成鏟狀,小時候偏向肉食的雜食性,但成魚後飲食習慣偏向全素,利用角質化的嘴巴刮食石頭上的藻類。以前高身鯝魚為當地溪流的顯著種,曾是居民重要的蛋白質來源。然而,非法打撈及棲地破壞與污染,在短短的十年從優勢物種變成瀕危的魚類,也在民國78年被農委會公告為保育類野生動物。相較之下,何氏棘魞或許比較幸運,由於牠巨大威武的外型,成為部分愛魚人士的寵物。

高身鯝魚和何氏棘魞分布在南部及東部水系,重疊的棲地說明了相似的遷徙歷史。也透過人為的傳播,何氏棘魞的族群已經擴散到臺灣西部的流域,至少已在中台灣烏溪水系建立穩定的族群,但影響到當地的魚類生態。此外,高身鯝魚的領域性相當強烈,一旦佔據地盤後會用吻端撞擊驅趕其他魚類,就連何氏棘魞都不是牠們的對手,堪稱溪流裡的小霸王。

不過,不管牠們可以長到多大,小魚還是需要水流穩定的潭區庇護,但是,由於溪床採砂的行為普遍,雨後的土石流將潭區填滿,每到颱風季溪水暴漲,使得幼魚無處可躲。雖然牠們的前途充滿危機,卻絲毫沒有氣餒的生活著,這種旺盛的生命力,只有親訪牠們隱居的山溪中才能體會。

(館訊第253期) ................................................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