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3鳥類是現生的恐龍
現藏於柏林自然史博物館的始祖鳥化石。
現藏於柏林自然史博物館的始祖鳥化石。

恐龍的學名Dinosauria,源自古希臘文,字面上的意義是「恐怖的蜥蜴」,由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Richard Owen)在1842年正式提出。歐文根據它們的牙齒、利爪、巨大的體型及其他種種特徵,都令人有深刻的恐怖感,才做出這樣的命名(Owen 1842)。

19世紀的古生物學家赫胥黎,曾經主張鳥類是從恐龍直接演化過來的。這個觀點曾在20世紀遭到揚棄,主要是因為當時已知的恐龍都沒有鎖骨,而鎖骨則是鳥類相當重要的特徵之一,而在演化上,一個複雜的構造一旦喪失,要再以相同的形式重新出現的機率十分渺小(Gould 1992)。在所有反對聲浪中,態度最為堅決的就是恐龍的命名者歐文。不過後來劇情急轉直下,如果當時的反對者還健在的話,恐怕都會跌破眼鏡。

首先是耶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歐斯壯(John Ostrom),從全世界僅存的五件始祖鳥化石中,發現其中至少有兩件還有鎖骨。隨後巴克(Robert T. Bakker)又提出4個論點,推定恐龍是溫血動物,更讓他和同儕高爾頓(P.M. Galton)野心勃勃地提出恐龍綱,將恐龍從爬蟲類裡移出,和鳥放在一起,成為脊索動物門中新的一綱。如此一來,陸生脊椎動物就可以分成四個綱,其中兩個是冷血的兩棲綱和爬蟲綱,另外兩個則是溫血的恐龍綱和哺乳綱(Gould 1992)。

鳥類可以騰空飛翔的兩個主要適應特徵就是羽毛和溫血,因為羽毛可以御風而行,溫血則可以維持很高的新陳代謝速率,支撐飛行這樣劇烈的運動。巴克解決了其中溫血的問題,讓恐龍搖身一變為擅長奔馳的陸地王者,而不再是行動緩慢、笨拙的爬蟲類。幾十年後科學家在熱河古生物群的研究,終於解決了羽毛的問題。現在看來,就算歐文再不滿意,也無法阻擋將鳥類納入恐龍類群,以及「鳥類是現生的恐龍」這股沛然莫之能禦的潮流了。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