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2帶羽毛的恐龍
鄒氏尾羽龍的想像圖(Matt Martyniuk繪)。
鄒氏尾羽龍的想像圖(Matt Martyniuk繪)。

過去十幾年來,古生物學家從熱河組地層中發現許多重要的鳥類化石,包括古鳥類(Archaeornithes)、白堊紀的代表反鳥亞綱(Enantiornithes),以及現代鳥類中今鳥亞綱(Neornithes)的成員。其中最令世人震驚的發現,首推帶羽毛的恐龍,例如中國鳥龍(Sinornithosaurus)、尾羽龍(Caudipteryx)和小盜龍(Microraptoria)等。這些帶羽毛的恐龍化石,正是演化上所謂「消失的環節」(missing link),分別顯示出羽毛覆蓋體表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提供了鳥類羽毛從爬蟲類皮膚鱗片演化而來的證據,也是鳥類從小型獸腳類恐龍演化而來的直接證據 (Zhou 2006)。

中國鳥龍標本埋藏地點周圍的岩石都帶有羽毛的痕跡。這些由絲狀物構成的羽毛痕跡,由類似羽毛結的絲狀物聚合成一叢,同時每一排羽毛還聚合成一個羽軸,類似正常鳥類的羽毛結構,顯示它們是早期的羽毛(Ji et al. 2001; Swisher et al. 1999)。尾羽龍則具有明顯的正羽,類似現代鳥類(Ji et al. 1998; Zhou et al. 2000)。

小盜龍在帶有羽毛的恐龍與早期鳥類中顯得格外獨特。牠們是已知的鳥類祖先中,少數在腳部、前臂與頭部都長有飛羽的物種之一,不但身體被覆一層厚羽毛,尾巴末端有個鑽石狀羽毛扇;有些標本的頭部還有高起的羽毛冠飾,類似某些現代鳥類(Xu et al. 2003)。

小盜龍的想像圖(Matt Martyniuk繪)。
小盜龍的想像圖(Matt Martyniuk繪)。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