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自然觀察 > 菇的自然手札
    
菇的自然手札
裂褶菌
裂褶菌

文.圖/周文能

菇常常隱身自然中,忽起忽落、忽大忽小,是最不容易觀察的,但是偶然間與它不期而遇,腦海中就不會忘掉這一幕,所以,在這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在科博館園區觀察菇類的經驗給大家作參考,希望未來有機會在野外見到菇類時,可以慢慢地欣賞它、觀察它,把自己融入自然中,進而對菇類產生興趣並開始加以研究,或許從此就多了一位觀察家了!

乳白錐蓋傘Conocybe lactea (J. Lange) Mérod

春夏間晨間漫步在草地上,有單生或散生之細長纖弱的菌柄,上面是圓錐形、光滑的乳白色菌蓋,是這個小巧的菇類給人的第一印象,但子實體很容易因為豔陽照射枯萎,或是雨滴的摧殘而破落不堪。

紫色禿馬勃(紫孢馬勃)Calvatia lilacina (Mont. & Berk.) Lloyd

一場春雷雨後,草地上經常可以看見這個外型奇特的大型菇類,單個或多個零散的自地面冒出。一開始菇體外觀像蛋,表面白淨光滑,之後顏色逐漸轉深,等到成熟之後,黑褐色的外被會開裂,露出紫黑色的內裡,並釋放出成熟的紫褐色孢子粉,成長過程中外貌的轉變很大。

竹林蛇頭菌(狗臭角菌)Mutinus bambusinus (Zoll.) Fisch.

春、夏間,在竹林內,有時會看見一隻隻紅頭小蛇自地表鑽出,這些小蛇是屬於鬼筆科的一種菇類,暗紅色的頭部,有時還會有青綠色的黏液物覆蓋其上,氣味令人不敢恭維,不過它們就是靠這股惡臭味和具黏性的孢子,以吸引蠅類等昆蟲來幫忙傳播孢子。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 Fr.

眼尖的人會發現植物園角落內堆放著一些修剪下來的樹幹或殘枝,樹枝上有白白毛毛的菇率先冒出,菌褶邊緣還開裂出小溝,一看就是裂褶菌。台灣雖然只有一種裂褶菌,不過它的分布範圍很廣,低、中、高海拔森林均可見,出現頻度也很高,常可於一些闊葉樹腐木上發現成群冒出的菇體,屬於木棲腐生菌,腐生能力很強,會造成著生樹木的木材白腐朽。

鬼傘屬Coprinus

鬼傘屬是最讓人不可捉摸的菇類,只有一天短暫的生命,所以又稱一夜菇;另外成熟期還會自殘(自溶),滴下黑汁,看來滿目瘡痍,故稱墨水菇。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毛頭鬼傘Coprinus comatus (Muller: Fr.) Pers.,也是鬼傘屬中較大型的菇類,它是春雨過後的常客,常零散生長在園區灌叢中或草地上,初生白色幼嫩時狀似雞腿,可以食用,為餐廳常見的食材。隨著菇體成熟,菌蓋稍微開展,白色覆有粗毛的外觀,看起來很像是法官所戴的假髮,歐美稱為法官的假髮。等到菇體老熟之後,因菌蓋邊緣和菌褶均自溶成墨汁狀,整株看來就像歷經強風摧殘的一把破傘。

(館訊第247期) ...............................................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