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自然觀察 > 小琉球教學記
    
小琉球教學記
實習活動在海岸邊展開
實習活動在海岸邊展開

文‧圖/趙世民

每年6月底暑假開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系都會邀請我去屏東小琉球帶一個海洋生態實習活動。在小島待上4天,白天退潮時,帶著學生在海邊作實驗及觀察,晚上給他們演講上課。其他時間,師生一群群就聚在椰子樹下,吹著海風、或討論、或作小實驗。午餐吃便當,晚餐有廚師來外燴。

在這4天中,我們只採到一顆馬糞海膽。馬糞海膽的刺很短,大約只有1公分左右,其他穴居型海膽反而有細長的尖刺,可見馬糞海膽不是用短刺來保護自己的。我要學生將海膽放在塑膠盆中,用吸管吸一些海水沖在海膽身上,海膽身上有紫色小顆粒掉下來,有數百顆之多,在顯微鏡下,這些小顆粒像個具有3個鉗瓣的小鉗子。這些成千上百的小鉗子叫做叉棘,是馬糞海膽的重要防禦構造。鉗頭基部有毒囊,毒液可由鉗頭釋出。當海膽遇到危險時,叉棘釋放出來,每一個都像一顆小魚雷,可以攻擊敵人,注入毒液。而在平時,這些具毒性的叉棘也可將一些準備附著在海膽身上的牡蠣、藤壺或管蟲的幼蟲殺死。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刺愈短,而且敢在海底遊走的海膽,牠們的叉棘可能又多又毒,而那些穴居在洞中、刺又細又長的海膽,牠們的叉棘可能較少、毒性較弱。

我和學生為馬糞海膽寫了一段感性的文字:

撐起藻傘 阻擋強光

我在海底悠遊

沒手沒腳 沒眼沒腦

伸長管足 蒐尋氣味

我好似一個吃素的遊牧民族

逐水藻而居

雖無長刺護身

但密布全身的毒囊暗器

令人望之怯步

縱有絕技在身

但對於人類

我束手無策 莫可奈何

關鍵詞:小琉球、海膽、海洋生物、海洋文學

(館訊第265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