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氣象與天文 > 天體 > 新星、超新星和其殘留證物
    
新星、超新星和其殘留證物

蟹狀星雲(NGC 1952)是1054年7月超新星爆發後
的遺跡,至今九百多年間,爆發的碎片已擴散了約三光年。
文╱陳輝樺
新星和超新星是一種巨大爆發型變星,在數天之內它的亮度可驟增千百萬倍,甚至上千百億倍,我國古時常稱之為「客星」;古時雖常和彗星混淆,但依其特性仍可分辨出其所指。遠在公元前14世紀左右,出現於大蝎座心宿二附近的一顆新星爆發了,這在殷商甲骨文中即有「七日己巳夕…新大星并火」這樣的記載。據考證,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1700年的天象資料中,已整理出九十多條新星和超新星的記錄,其中我國觀測到可確認的就有68次,而在同一時期歐洲和阿拉伯僅有數次記載。

多久可以見到一次新星、超新星爆發?天文學家觀察許多星系中發生此類事件的頻率猜測,像我們銀河系狀的典型螺旋狀星系內,每30年就可能有一次新星、超新星爆發。但銀河系盤面上的氣體和塵埃極有可能遮蓋了這些現象,使我們不易觀測到。就以第谷超新星為例,若非現今的太空望遠鏡克服了大氣層對許多波段的觀測障礙,我們還不容易認識這顆400年前的西洋超新星。

(館訊第151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