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6回到最初

而對我們來說完全陌生的化學合成作用,不僅支撐起活絡的海底生態系,也很有可能帶領我們重新認識地球生命的起源,或是預測未來。我們現在已經很清楚地知道,地球剛形成時的大氣組成跟現在的大氣很不一樣,完全沒有氧氣,後來靠著舖滿地表的藍綠藻,持續進行光合作用,最後終於讓地球大氣出現游離氧,進而有嗜氧(需要吸取氧氣維生)生物在地球的生命舞台出現。遙想古老的地球環境,在大氣環境剛從無氧變成有氧的階段,藍綠藻絕對是其他生物的敵人,因為對當時地球上的生命來說,氧氣是外來物質、有毒的。那些不停製造出氧氣的藍綠藻,簡直跟現在不停排放二氧化碳的工廠煙囪一樣。

藍綠藻最後終於修成正果,因為地表已經發展出一個依賴氧氣維生的生命體系,而且物種的發展日益興盛,甚至廣泛成為地球各個生命舞台的霸主。當初唯一能存活至今的古細菌群,只好紛紛跑到缺氧的地底下、泥巴堆,或是海底躲起來,也就是現在被我們稱為「厭氧菌」的一群生物。這些細菌跑到海底以後,是不是演化出海底煙囪附近的嗜熱細菌,可以利用硫化氫製造養分?還是這群嗜熱細菌其實保留了祖先的化學合成機制?畢竟在多細胞生物出現之前的好幾億年間,地球上確實有幾段不算短的烏雲遮日的時光(Bryson,2005)。

既然在地球歷史中,曾經出現過因火山噴發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的冰河時期,未來也有可能再度出現這種狀況,像是地球再度遭受大型隕石撞擊,使得空氣中充滿塵埃或毒氣;或是因為人類愚蠢的決定,引起災難性的核子冬天。不論哪種原因使地球環境再度改變,到時候誰會成為地球上僅存的生命?端看誰有能力利用週遭環境中僅有的資源,製造所需的養分,或是能在自然循環系統中獲取養分,並能對自然生態系的永續維護做出貢獻。目空一切的人類如果不知節制,繼續破壞自然環境、濫用自然資源,恐怕也很快就會成為歷史!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