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冰雹
1970年美國堪薩斯州落下的巨大雹塊
1970年美國堪薩斯州落下的巨大雹塊

文╱黃釗俊

冰雹(hail)是大氣層中固態降水現象的一種,它在積雨雲(cumuloni-mbus)內強烈的上升和下降氣流環境中形成。雲中水蒸氣隨氣流上升遇冷會凝結成小水滴,隨著高度增加而溫度繼續降低,當溫度達到攝氏零度以下時,水滴就凝結成冰粒。在冰粒繼續上升運動的過程中,會吸附周圍的小冰粒或水滴而長大,直到其重量無法為上升氣流所承載時即往下降。當冰粒降落至較高溫度區時,其表面會溶解成水,同時亦會吸附周圍的小水滴,此時若又遇強大的上升氣流再被抬升,表面則又凝結成冰。如此反覆進行,就像滾雪球般,冰粒的體積越來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於空氣的浮力,即往下降落。若達地面時未溶解成水仍呈固態冰粒者稱為冰雹,如溶解成水就是我們平常所見的雨。

(簡訊第129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