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復活節島之謎


濱海祭祀平台上的石雕像

文.圖╱何傳坤

孤懸於南太平洋南緯27度的復活節島,面積約有171平方公里,距離南美智利海岸3,800公里,是一座地處亞熱帶溫和氣候的島嶼。1722年4月5日復活節當天下午5點,荷蘭航海家羅治文(JacobRoggeveen)首次登上這座太平洋最東端的小島,他命名為復活節島。住在島上的原住民稱之為陸地的肚臍(Te Pito-te-hentu),後來西方人轉譯為世界的肚臍。若按土語的正確字意應稱為「陸地的末端」。自19世紀開始,當地人改稱為大拉伯島(Rapa Nui), 為了和小拉伯島(Rapa Iti)予以區分。除了復活島的名稱前後不一之外,最令探險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們好奇的是島上站立在祭祀平台(Ahu)上的石雕像(Moai),到底是誰雕造而且直立在島上?若要解答上述疑問,並追溯該島的文化史,唯有從考古學、搶救民族誌及遺傳學科際整合的研究成果著手。

(館訊第250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