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氣象與天文 > 大家與學說 > 談天說地話中國古天文
    
談天說地話中國古天文

文˙圖╱陳輝樺

天文學在人類文明史的開頭,就占有顯著的地位。尤其是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國就有可考的文字星象記載;從公元前14世紀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豐富的天文紀錄,就可看出在中國文明的搖籃時期,天文知識已普及農民、士卒、婦女、兒童。

中國古代對宇宙有什麼樣的看法?舉例來說,戰國時期的荀子在《天論》的起頭就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也就是說自然界是按其本身規律運行不斷的,不論是仁君堯還是暴君桀都影響不了它,天文現象和政治無關。另外,管子《宙合》篇說:「宙合之意,上通於天之上,下泉於地之下,外出於四海之外,合絡天地以為一裹。」「是大之無外,小之無內。」白話來說,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統稱,它向上直到天之外,向下直到地底下,向外越出四海之外,好像一個包裹把我們看得到的物質世界包在其中,但是它的本質在宏觀和微觀方面都是無限的。除了這兩位先賢的想法外,中國古代對天地的基本看法,主要有《蓋地說》、《渾天說》和《宣夜說》三種。

(館訊第145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