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植物特輯 > 藥用植物 > 桑黃分類研究的意義
    
桑黃分類研究的意義
桑黃模式標本保存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桑黃模式標本保存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文/吳聲華.圖/吳聲華、張介宇

桑黃是古老的藥用真菌,最早以「桑耳」之名記載於兩千年前的《神農本草經》。「桑黃」名稱則最早出現於唐初甄權所著之《藥性論》。兩千年來,中國桑黃之說除了醫書有記載,僅存於山區的少數居民祖先所傳承下來的說法及使用經驗。

桑黃再度引起重視是因為1968年日本學者發現其顯著的抗癌功效,之後韓國開發桑黃成為癌症輔助藥物。桑黃野生於中國大陸南、北各省,以及韓國、日本和臺灣。真正的桑樹桑黃野生數量極少,子實體類似桑黃的一些咖啡色多孔菌種類,大量被混稱為桑黃。真正的桑黃並不容易鑑定,目前業者所栽培生長比較快速的是楊黃,並非桑黃。同樣是桑黃,不同菌株在生長速度及成份功效表現也有所差異。因此,藥用真菌的產業開發,不僅須採用正確的種類,也要使用優良的菌株。

關鍵詞:分類學、桑黃、藥用真菌

(館訊第320期).....................................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