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演化 > 生存策略 > 植食性哺乳動物攝食策略與適應演化
    
植食性哺乳動物攝食策略與適應演化


大自然草原是馬兒棲息覓食的場所

文╱張鈞翔˙圖╱邱千容

在大自然生態體系中,植食性哺乳動物扮演初級消費者的角色,能夠攝取與轉換來自綠色植物的能量,同時也提供肉食性哺乳動物的食物能量來源。有蹄類哺乳動物(ungulates)是生物量(biomass)最龐大的類群,其中又區分為二大類,一為奇蹄目(perissodactyls),例如:馬、犀牛與貘;另一則為偶蹄目(artiodactyls),例如豬、鹿、駱駝、牛與羊。同樣是以植物為食,奇蹄目與偶蹄目卻發展成不同的攝食消化模式。奇蹄目動物所採取的模式是消化道後端的消化與吸收(hindgut-fermenting),食物快速地通過消化道,主要在後端的盲腸與大腸進行食物的發酵分解與吸收;偶蹄目動物則是在消化道前端就開始進行食物的分解與吸收(foregut-fermenting)。偶蹄目中的反芻動物(ruminants),更能將已經吞入胃部的食糜團,回送口腔再行咀嚼,以充分達到分解養分和吸收的效果。在不同的消化模式之下,影響了有蹄類哺乳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與演化。採用消化道前端消化與分解模式的偶蹄目哺乳動物更能適應食物不足的惡劣環境,例如棲息在高山峻嶺的山羊與沙漠中的駱駝,雖然食物短缺,卻能以較佳的消化吸收效率來維持生理機能上對能量的需求。

關鍵字:奇蹄目、偶蹄目、反芻動物

(館訊第277期)........................................詳全文


奇蹄目(馬)的消化道後端消化與吸收

偶蹄目(羊)的消化道前端消化與吸收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