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演化 > 生存策略 > 吃葷?吃素?—從牙齒看哺乳動物的食性
    
吃葷?吃素?—從牙齒看哺乳動物的食性
肉食性與植食性哺乳動物之眼眶位置。
肉食性與植食性哺乳動物之眼眶位置。

文/張鈞翔.圖/黃姿菁

在哺乳動物的演化過程中,牙齒的型態會隨著攝取食物的不同,而反應出各式不同的型態。肉食性動物的臼齒齒尖突甚為發達,以利切割食物;植食性動物的臼齒齒尖趨於平整,擴大了咀嚼面,以利研磨食物;雜食性動物則臼齒齒尖呈高低交錯突起,使得其咀嚼面能搗碎、割斷食物。

肉食性哺乳動物除了尖利的牙齒外,還需要銳利的前爪捕捉獵物,以及雙眼的對焦立體感,準確的判斷獵物所在距離。此外,肉食性哺乳動物的牙齒在進行穿刺與切剪食物時,需要下頜關節突與上顎關節窩緊密,形成閉鎖式的關節結合方式(locking jaw attachment),使得上下頜能有力地滑動,帶動犬齒與臼齒的上下切刺作用。

植食性哺乳動物以植物為食,臼齒具有連結的齒冠,以擴大口腔中的研磨咀嚼面,並且頜骨為了要能夠左右運動研磨食物,上下頜骨則以較為靈活鬆脫的結合方式(loose jaw attachment)呈現。同屬於植食性哺乳動物的奇蹄類動物及反芻性偶蹄類動物,分別表現了不同的攝食模式與消化吸收的機能。非反芻性的植食動物必須攝食大量的纖維素食物,因此下頜肌肉發達,下頜骨也顯得較為厚長;反芻性植食動物,能藉由反芻將食物多次咀嚼,充分吸收養分,所以消耗較少的食物,也使得下頜骨和下頜肌肉顯得較為纖細。

(館訊第220期)........................................................ 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