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演化 > 共同演化 > 黃菫的傳粉機關
    
黃菫的傳粉機關
黃菫花的特寫。
黃菫花的特寫。

文.圖/黃俊霖

黃菫(Corydalis pallida(Th-unb.)Pres.)屬於紫菫科(Fumariaceae),為分布於台灣中高海拔春天開花的植物,這一類可愛的小花和豆科的蝶形花趨向演化出相似的授粉機制;花的整體造型是彎曲的弧線,具有4個造型特化的花瓣。最上方的花瓣最大,並有一向後延伸的袋狀構造,特別稱之為距(spur),距接收由上面的花絲基部向後延伸的部分所分泌的花蜜,兩個側邊的花瓣邊緣向內彎曲,並只在尖端癒合,形成中空的鞘(sheath),雌、雄蕊即位於其中。

在花打開之前,雄蕊的花藥會先開裂,當昆蟲著陸於鞘上向內探尋花蜜時,其重量會將鞘前端下壓,腰身部分即為樞紐,雄、雌蕊繃於鞘內的彈力瞬間釋出,即可將花粉彈向昆蟲腹面,當此昆蟲再拜訪下一朵花時,完成傳粉的重責大任。

花瓣的特化成距的構造,其可能的目的一方面增加授粉者的專一性,另外也使昆蟲花較多的時間探尋花蜜,可確保昆蟲身上山上足夠的花粉,增加授粉成功率。

小小的花朵也有如此文章,在觀察花的秘密時,先想像把自己變成小昆蟲的尺度,因為花的造型可能代表著其與昆蟲長期共同演化的結果。

(館訊第203期)........................................................ 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