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PDA生菇
木耳。
木耳。

文.圖/周文能

什麼?PDA能生菇!PDA是什麼意思?其實PDA是栽培菇類過程中,尤其是在菇類菌種的分離、培養的一個重要角色,它就是馬鈴薯(Potatoes)、葡萄糖(Dextrose)、洋菜(Agar)培養基,簡稱PDA。多用於腐生性菇類菌絲的培養,在市場上常吃的菇類都是利用它來進行繁殖的。

講到食用菇類,就來介紹科博館園區周遭發生過的野生可食菇類。當春雨綿綿時,白白的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從草地上冒出,外表像洋菇,兩者同為世界著名食用菇,另外有幸的話,可採到紫色群生的花臉香蘑(Lepista sordida),其氣味濃香、味道鮮美,媲美從歐洲引進欲開發栽培的姐妹種紫丁香蘑(Lepista nuda)。

在梅雨時節,可以發現到中國俗稱為雞腿蘑的毛頭鬼傘(Coprinus comatus),現有人工栽培,常可在餐廳吃到;筆者曾在科博館發現過一次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重達十斤至百斤的巨大外型是媒體的寵兒,常常被穿鑿附會為神菇、塔菇之類,曾經有人工栽培,命名為「金福菇」,但味道普通,也就無疾而終。

進入夏季就是高高掛在活樹或枯樹上的囊狀側耳(Pleurotus cystidiosus)俗稱為夏季鮑魚菇登場,肥碩的扇狀菇體,令人垂涎三尺。但最讓人期待的是午後大雷雨發生後所冒出的蟻巢傘(Termitomyces albuminosus),臺灣俗稱為雞肉絲菇,美味可口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菇。

秋高氣爽,則是共生型菇類最活躍季節,殼斗科樹下各式馬勃類三不五時出現。偶有柱狀田頭菇(Agrocybe cylindracea)發現,長在活樹上,它的栽培種就是市場的柳松菇。最特別的是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包括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常不定時、不定點突然現身於潮濕木頭上。

(館訊第209期)......................................... 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