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 > 
略過巡覽連結科普學習資源 > 生物多樣性 > 海洋生態系 > 龍宮探奇—台灣海域的動物性浮游生物
    
龍宮探奇—台灣海域的動物性浮游生物
動物性浮游生物。
動物性浮游生物。

文.圖/李坤瑄

在汪洋大海中,有一群終身漂浮的小動物,我們稱之為「動物性浮游生物」(Zoo-plankton),牠們通常具有透明的身軀及體殼以避免被敵人發現,並有奇形怪狀的附肢以增加自己的漂浮、行動能力。藉著中研院動物所海研一號「中層拖網」的協助,我們在台灣的東海岸外海採得多種動物性浮游生物,茲將其中一些常見而有趣的門類介紹如下:

多管水母Aequorea sp.屬於腔腸動物門中的水螅水母類,體型小,浮游期極短,往往活不到幾天。牠們傘狀身體的邊緣有一圈「緣膜」的構造,有助於游泳。

翼管螺Pterotrachea scutata (Gegenbaur, 1855)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的「異足類」,牠們完全沒有體殼,身體細長透明,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前端具有齒舌的白色口部及後端的褐色內臟團。潛艇駝蝶螺Cavolinia inflexa(Lesueur, 1813),屬於有殼翼足類中的駝蝶螺科(Cavoliniidae),駝蝶螺類的種類及數量皆不少,殼的變化也很大,與一般螺類極為不同。

甲殼動物為台灣海域中常見的動物性浮游生物中主要的一群。最常見的一群浮游性甲殼類是橈腳類,牠們是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的橈腳目(Copepoda ),最明顯的特徵是頭部那一對長長的觸角,及變為細長形的後體部。另一類常見的浮游性甲殼類則是身體左右側扁,僅具有短短的觸角,卻有發達眼睛的類。類屬於甲殼綱的端腳目(Amphipoda)中的亞目(Hyperi-idae),終身都過著浮游生活,牠們的複眼發達且無眼柄,幾乎占滿整個頭部,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區的種類及數量皆多,是浮游生物的主要成員之一。許多大型的底棲甲殼類如蝦、蟹及蝦蛄等,雖然成體都是行底棲生活,但在幼生階段,都有一段或長、或短的時期過著浮游生活,此時的幼生外形與成體的差異極大。

除了軟體動物及節肢動物的甲殼類之外,尾索動物類也占浮游生物中不小的比例,「火體蟲」是一種群體型的浮游尾索類,屬於尾索動物門海樽綱的磷海樽目(Pyrosomyda),個體的體形很小,但有些種類的群體可達2公尺以上。個體在鰓囊的前端有發光器官,所以群體能發出強烈的光。而紐鰓樽 Iasis sp.是單體型的浮游尾索類,屬於海樽綱的半肌目(Desmomyaria),體內具有5對很寬的肌肉帶,具有世代交替的現象,單體時為無性世代,但在形成複體時,為有性世代具有生殖能力。

(館訊第178期)...................................................... 詳全文

 

 
 
 
 
 
你覺得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所有. 40453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886-4-23226940 9:00-17:00 開放 (週一休館)